2010海上花火節預計月24日(六)開跑喔~

2010海上花火節預計月24日(六)開跑喔~

澎湖旅遊觀光挖!挖!挖! 點單

澎湖磯釣天堂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海洋的感動與堅持












台灣近年來積極推動生態休閒旅遊,價值觀的角度去思考,現今漁村沒落,如果仍然堅持漁村是捕魚、養魚的村落,恐怕永遠沒有第二春的機會,是否應該以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來重塑海濱社區,讓在地的文化特色及自主性力量出來
而面對台灣絕大多數漁民年齡都在五十歲以上,是否能接受服務業的企業管理精神?又主流市場敏銳度的漁民,?然而要將漁民組織起來進一步培訓,並非容易的事,未來在經營管理休閒漁業依舊需要靠年輕一代持續發展下去。



李英周 (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指出






加入WTO的意義在於取得貿易全球化與自由化,某些產業將受益,某些產業將面臨外來競爭壓力,很不幸地,傳統漁撈業與養殖漁業就是屬於後者,而澎湖縣之漁業也是以沿、近海漁業與海面養殖漁業為主,也將面臨外來競爭壓力。因應加入WTO有二個方法,其一是把生產規模做大,將水產品儘量給予規格化與單一化,注意保鮮,降低成本,降低價格,以利行銷全球各地;或是尋求在地特色,重建社區,落實漁業資源保育,得以存活於全球化浪潮中。因此,澎湖縣之養殖漁業今後宜朝向產業的垂直整合,以加強競爭力;至於沿、近海漁業宜學習由下而上民主機制的建立,並結合文史、景觀、教育、與自然資源,推展社區營造,落實漁業資源保育,朝觀光、休閒方向發展。

未來澎湖漁業的影響


由於澎湖縣並無遠洋漁業,因此對於加入WTO後對產業之影響,在此從略。
至於在加入WTO後,對我國的沿岸、近海、及養殖漁業將造成影響,同樣地,也會影響到澎湖縣的漁業。

澎湖漁業今昔與特色


接著我們經由統計資料來分析澎湖漁業擁有哪些特色(Anon. 2001)。首先由歷年台灣地區的生產量顯示,生產量由早期的1959年的20幾萬公噸,逐漸上升至1990年最高點約140萬公噸,之後開始下降,迄今約維持在100萬公噸左右。產值在1970年代之前,只有1億元左右,之後開始快速上升至1990年代,約為1,100億元,之後開始下降,迄今約維持在1,000億元左右(圖 1)。以2001年為例,澎湖縣之生產量為24,216公噸,約僅佔全台灣地區生產量的1.82%;生產值約為31億元,約僅佔全台灣地區生產值的3.34%而已,可謂非常少。若就澎湖縣漁業別生產量百分比來看,則近海漁業約佔全縣生產量66%,沿岸漁業約佔19%,海面養殖約佔15%,至於遠洋漁業、內陸漁撈、及內陸養殖則無(圖 2)。至於漁業別生產值,則近海漁業約佔全縣生產值57%,沿岸漁業約佔21%,海面養殖約佔22%,同樣地,遠洋漁業、內陸漁撈、及內陸養殖也無(圖 3)。由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就生產量與生產值而言,澎湖縣僅佔全台灣地區很小的份量;若就全縣漁業別百分比而言,則半數以上來自近海漁業所生產,其餘則來自沿岸漁業和海面養殖所生產。

危機與轉機


加入WTO的意義在於取得貿易全球化與自由化,某些產業將受益,某些產業將面臨外來競爭壓力,很不幸地,傳統漁撈業與養殖業就是屬於後者,而澎湖縣之漁業也是以沿近海漁業與海面養殖漁業為主,想當然,也將面臨外來競爭壓力。加入WTO的衝擊就是在於限制進口的水產品必須開放進口和管制進口水產品必須降低關稅,也就是說,國家已不能再以關稅作為保護國內產業的保護措施,同時水產品替代性強,國內所生產之大宗水產品也會面臨競爭壓力。
但是人們通常在面臨危機時,也同時出現轉機。如我國所生產的大宗水產品,例如遠洋漁業所漁獲之鮪魚、魷魚、秋刀魚;和養殖漁業之水產種苗、觀賞魚、鮑魚,及箱網養殖魚類,將更易於輸出與貿易。而對於那些不具競爭力之產業正可以退出舞台,例如近年來台灣沿近海域漁業資源逐漸枯竭,正可以減少漁船數,減輕捕撈壓力,使得海域資源獲得休息,以待爾後再行利用;業者間也可以去蕪存菁,留下真正的核心漁民,使產業未來發展預存潛力。對於養殖業者而言,大家都面臨外來重大競爭壓力,希望能藉此成立策略聯盟,組成大公司,除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外,對外貿易也比較有能力與人競爭。
對於那些生產規模不大之產業則必須藉此契機喚醒漁村社區居民進行社區營造,向內自我發掘在地社區特色,學習由下而上民主機制的建立,並結合文史、景觀、自然資源、遊憩、及生態保育等,在學術界、非政府組織(NGOs),例如社區大學或野鳥協會等、和政府政策協助下,做一整體規劃,並結合社區資源以重建產業,再啟社區發展的第二春(圖 12) (李英周、黃徹源 2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